活脱脱一部科技版《潜伏》。
当张琨站在被告席上时,才让人真正看清这场“芯片大盗”剧本的细节:这位前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创立的尊湃通讯,竟是通过“白天华为打卡,晚上尊湃研发”的荒诞模式,系统性窃取Wi-Fi 6芯片技术。
法院判决书显示,涉案员工为规避华为监控,有人将周姓改为胡,顾姓伪装成杜。
这种双面人的手段,真的是让人咋舌。
咱先来说说这事儿的主角张琨,他以前是华为海思的技术总监,本有着大好前程,可在2021年从华为海思离职后,转身就创立了 “尊湃通讯”。
根据公布的细节来看,这还不算完,他一出手就是狠招,用高薪和股权做诱饵,一口气挖走了20多位华为的核心研发人员。
这些人涉及芯片研发的各个关键环节,像射频、SoC、数字、算法等等,前前后后加起来有近百人被挖到尊湃。
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的操作手法。
好多员工简直就像 “双面间谍”,过着 “白天在华为,晚上在尊湃” 的双面生活。还有些人,平日里在华为正常上班,一到周末就跑去尊湃干活,只为了窃取到华为Wi-Fi 6芯片的技术。
据披露,离职前,有人用截图、拆包发邮件的方式,还有人抄笔记,甚至通过专用网硬盘转移技术文件,偷走了40项关键技术点,核心代码、测试数据还有射频指针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放过。
为了规避华为的竞业限制协议,他们也是绞尽脑汁。有高管直接改了自己的姓,像周姓高管改成胡姓,顾姓高管变成杜姓,就想着能逃过这一劫,好继续干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儿。
法院最后一鉴定,好家伙,尊湃的芯片和华为的相似度超过90%。
这妥妥的就是实质性盗窃啊。
最终,张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,罚款300万元,其他涉案的13人也分别获刑2到4年,总共罚款1050万元。
尊湃通讯更是直接被清算,技术数据销毁,资产冻结,公司强制解散,真的是大快人心。
在我看来,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行业的毒瘤。
芯片研发不容易,大家都清楚,那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还有时间的。华为在芯片研发上投入了多少心血,熬过了多少个日夜,才取得今天的成绩。
这些人却想走捷径,妄图通过盗窃技术来快速获利,这对华为这样努力搞研发的企业来说,太不公平了。
从行业的角度看,如果这种抄袭、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不被严厉打击,那以后谁还愿意花大力气去搞创新?大家都想着去偷别人的成果,那整个芯片行业还怎么发展?技术还怎么进步?
所以,这次的判决给整个行业都敲响了警钟,告诉所有人,侵犯知识产权、窃取商业秘密,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其实,这也不是华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儿了。之前也有高管离职创业,因为侵犯华为知识产权被判刑。对于这种违法犯罪行为,必须零容忍,让那些想走歪路的人付出代价。
正规股票配资官网,配资好评配资门户,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